周一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资讯 > 周一见

乾冠·睿眼安全周报2022年6月第2期

时间:2022-07-06   访问量:

【最新安全资讯】

NEWS

安全头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的公告》,决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鼓励网络运营者通过认证方式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保护。从事数据安全管理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按照《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实施规则》实施认证。

https://mp.weixin.qq.com/s/6RQ7MPwad_SH4aHBV0x0vw

国内版块
1、工信部:构建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
为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信部将同公安、网信等部门共同强化技术反制和预警劝阻手段,构建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 隋静:构建以工信部反诈骗平台为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实现对行业反诈工作的集中指挥调度,数据共享联动,主动预警预防。按照统一标准开展涉诈网站网页IP地址,App及诈骗电话、短消息动态封堵和拦截处置工作。

隋静表示,将会同公安机关持续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推动建立互联网预警能力,建设统一规范的预警数据库,建立预警用户权益保障机制。据了解,2021年以来,工信部组织信息通信行业开展断卡行动等系列工作,拦截涉诈电话20亿次、短信21亿条,发送预警信息1.7亿条,排查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处置涉案域名网址104万个。

https://mp.weixin.qq.com/s/sxI5JCfgH-jBXz4_YjknfA

2、浙江省通报6起微信泄密典型案例

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省国家保密局依法依规查处了一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案件,微信泄密相对比较突出。现通报6起典型案例。


1、节假日用微信转发涉密文件

1月30日,温州市某银行工作人员刘某某前往上级部门领取了1份秘密级文件。该行领导林某考虑到春节后马上要报送材料,便要求刘某某将该涉密文件拍照以微信方式发给她。林某收到文件后,又要求刘某某将涉密文件微信发给同事尤某某。此后,尤某某将该涉密文件图片通过微信传至平板电脑,为向朋友表明自己加班无法赴约聚餐,尤某某将该涉密文件其中一页发至好友微信群。事后,尤某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林某、刘某某受到警告处分,该银行在全市被通报批评。


2、用微信群传达学习涉密文件

2月16日,绍兴市某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张某为便于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用手机将1份秘密级文件首页拍照上传至单位微信工作群。经查,群内成员均未通过其他任何途径传播该图片。事后,张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作出书面检查。


3、用微信小程序识别存储涉密文件

1月14日,台州市某区工作人员胡某某在整理台账资料过程中,违规使用“图片文字识别”微信小程序,对1份秘密级文件进行拍照识别,转化为电子文档后在手机上修改存档。此后,该文件一直存储在其手机内,未转发给他人,也未导出到其他设备。事后,胡某某受到诫勉谈话,并作深刻检讨。


4、用微信处理涉密文件

1月1日,丽水市某县编外工作人员杜某某领取了1份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秘密级文件后,用微信文字识别功能将文件转化为文字信息,转发给科长汤某某,汤某某将上述文字信息转发至单位微信工作群。事后,杜某某、汤某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叶某某进行约谈提醒。


5、在微信群里传达工作秘密

4月13日,省属某高校从OA办公系统接收了1份上级下发的文件,文件标注属于工作秘密。此后,该校高某某、陶某先后通过学校OA办公系统转发文件,杨某某收文后,未注意到文件附件中有关保密要求,擅自将文件发至微信工作群进行传达部署。事后,杨某某、陶某、高某某等分别受到诫勉、责令检查和谈话提醒等处理。


6、偷拍涉密文件触碰保密红线

4月8日,浙江某公司工程师杨某某将1份秘密级文件转发到微信工作群。经查,2021年8月,杨某某到宁波市直某单位参加讨论有关工作方案时,用手机偷拍了会议桌上1份秘密级文件,并将拍摄的文件照片拷贝给同事方某,方某通过微信发给下属陆某某,由陆某某整理成电子文档后微信发回给方某,方某再通过微信发给了杨某某。事后,杨某某、方某、陆某某和宁波市直某单位工作人员毛某某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和诫勉等处理。

https://mp.weixin.qq.com/s/91YZFVqzBItuHKhWfYFmjQ

国外版块

1、美国司法部查封了乌克兰IT军的网络攻击资源

美国司法部在5月31日宣布,在一次国际网络犯罪执法行动中查封了三个涉案域名。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检察官Matthew Graves在声明中表示,此次查封的ovh-booter[.]com、weleakinfo[.]to及ipstress[.]in三个域名已经引发了“两起令人痛心的威胁”,涉及贩卖被盗个人信息、攻击并破坏合法互联网服务网站据悉此前曾为乌克兰IT军服务;

目前尚不清楚,ipstress[.]in的网络攻击活动,是否与乌克兰IT军有关,美国查封行动是否对乌克兰政府提前通气;


这类攻击活动目前在乌克兰合法,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应该都非法,该如何定性和定责还属于灰色地带。

https://https://mp.weixin.qq.com/s/v9zbaQXroj9YPObJwu4hPg

2、俄罗斯知名媒体电台遭黑客攻击:奏响乌克兰国歌

上周三(6月8日),俄罗斯的生意人报电台(Kommersant FM)的播报出现中断,转而播放乌克兰国歌和其他反战歌曲。之后,广播很快中止。官方发布声明,确认遭受黑客攻击:“广播电台遭到了黑客攻击。网络实时播报将很快恢复。”


生意人报电台主编Alexey Vorobyov对俄媒塔斯社表示,黑客入侵发生在上周三,目前内部技术专家正在核查攻击来源。被黑客篡改的是生意人报电台的午间播报节目,该电台是俄罗斯知名私营媒体生意人报的广播版。英媒BBC记者Francis Scarr在推文中提到,当时生意人报电台播放了乌克兰著名爱国民歌、曾经的国歌《哦,草地上的红荚蒾》。


黑客还播放了俄罗斯摇滚乐队Nogu Svelo!的歌曲《我们不需要战争》。歌词中引用了俄罗斯外交部长Sergei Lavrov的话,“硬汉永远信守诺言”。此次遭到攻击的目标,生意人报电台归属乌兹别克裔俄罗斯富豪Alisher Usmanov所有。由于涉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关联,美国和欧盟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对Usmanov进行了制裁。Usmanov对制裁提出了质疑,表示将使用一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https://mp.weixin.qq.com/s/KgCo--kesFCHJp4X5nsVEg

3、MIT爆出苹果M1芯片重大漏洞:补丁无法修复

2020 年 11 月,苹果 M1 处理器正式发布,凭借其优越性能和低功耗表现一度引发轰动。


自两年前推出以来,还没有发生过针对 M1 芯片的严重攻击,这表明其安全系统运行总体良好,其中指针身份验证机制(Pointer Authentication Code,PAC)被称作「最后一道防线」。


在目前所有基于 Arm 的定制芯片上,苹果均部署了指针身份验证,包括 M1、M1 Pro 和 M1 Max。高通、三星在内的一些芯片制造商也宣布或希望推出支持硬件级别安全功能的新型处理器。


近日,来自 MIT CSAIL 的学者们重点介绍了一种可禁用苹果 M1 芯片指针身份验证机制的新型硬件攻击,名为「PACMAN」,这种攻击能够阻止 M1 芯片检测到软件漏洞攻击。

https://mp.weixin.qq.com/s/M7uefYWJT6-jH6qMb-kCGw


上一篇:乾冠·睿眼安全周报2022年6

下一篇:乾冠·睿眼安全周报2022年6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